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工作  >>  校园活动

领航·同行筑成||北疆赤籽黔路同行 “桥”见信仰挺膺担当——中华文化传承专业实践调研团赴贵州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二)

发布日期:2024-08-08

传桥梁文化 担青年责任

  为深入探寻桥梁发展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6日至28日,我院北疆赤籽黔路同行 “桥”见信仰挺膺担当——中华文化传承专业实践调研团师生走进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亲密接触龙里河大桥,了解桥梁发展史,探析桥梁工匠能力源泉;前往西江苗寨和下司古镇,看苗族干栏民居建筑,走侗族风雨桥,感悟桥梁工匠责任密钥。师生在行走中了解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感受中国桥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师生满怀激情走进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在讲解老师的引导下,全方位了解了桥梁发展史和大国工程的研发、设计、建造与成果。校长牛建刚为路桥学子讲述了桥梁设计、建造的科学原理,以及坝陵河大桥高超的施工技术。在精彩的讲解中,学子们被桥梁工程蕴含的科学技术深深吸引,被桥梁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折服,切身感受到科技与人文融合之美,对工程科技的无限向往和敬畏之心愈加浓烈。

  为更加近距离的感受桥梁之美,调研团一行又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走进龙里河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宏伟的桥身和壮观的峡谷风光。从高空俯瞰,笔直的大桥横跨峡谷两岸,玻璃步道清晰可见,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走在桥上,近距离观察桥梁结构细节,这一刻,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通过玻璃栈道,如“云端行走”,草原、峡谷、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其宏大的规模和车行道与玻璃步道共桥面的设计令师生惊叹,其独特的景观和便捷的交通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让师生赞叹。在研学中,学子们传承桥梁文化,苦练技术技能,贡献社会的愿望更加迫切。

  调研团还来到名扬天下的贵州人文精髓代表地——天下第一大苗寨即西江苗寨和有“清水江上明珠”之美称的下司古镇,造访活态原真的“苗家生活博物馆”,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走过各具特色的风雨桥,了解和研究少数民族的桥梁建筑精髓,感悟侗族、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魅力;走访当地群众,切身体会桥梁在缩短人与人之间物理距离,给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缩短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巨大作用。“通心桥”“连心桥”连接着大河、峡谷的两岸,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根植在桥梁工匠身上的责任,让学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青年身上久久为功,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更加坚定。